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条款>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最新规定要点与申报流程详解

来源:柏芝法律 时间:2024-12-17 14:29 作者:chen 热度: 手机阅读>>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最新规定要点与申报流程详解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并购和收购活动日益频繁,这些行为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经营者的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至关重要,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本文将围绕经营者集中的概念、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最新的申报流程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以期为市场主体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经营者集中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的规定,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1. 合并:两个或多个经营者通过资产购买、股权交换等方式合并为一个新的实体; 2. 控制权变化:一个或者多个经营者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表决权股份或其他方式的控制权; 3. 共同控制变化:原本没有关联的两个或多个经营者共同控制某一实体的情形发生变化。

上述行为若达到一定的规模标准,即达到法定门槛,则需要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目前为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申报,接受反垄断审查。

三、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法律依据

我国的反垄断立法体系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及其配套法规,如《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等。其中,《反垄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义务:“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此外,《反垄断法》还明确了对经营者集中进行审查的标准,包括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公共利益等多个方面。

四、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新规要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期修订并发布了《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几点内容: 1. 申报标准调整:提高了营业额计算门槛,减轻了中小企业的合规负担。例如,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且所有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年营业额合计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则无需进行申报。 2. 简化简易案件程序:符合一定条件的经营者集中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缩短审查时间。 3.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核实权,增加了对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处罚力度。 4. 细化救济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竞争损害,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救济方案。

五、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流程

经营者在进行集中时,应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申报工作: 1. 自我评估:首先,经营者应对其集中是否需要申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达到申报标准,则需准备相关材料。 2. 提交申请:经营者需要填写《经营者集中申报书》,并附上相关证明文件,如交易结构图、市场份额数据等,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书面申请。 3. 等待立案:市场监管总局将在收到完整资料后决定是否立案。如果在5个工作日内未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则视为已立案。 4. 初步审查阶段:自立案之日起60天内,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集中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是否进一步开展第二阶段的详细审查。 5. 第二阶段审查:在进入第二阶段后,市场监管总局将在90天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如有必要,这一期限可再延长60天。 6. 决定公布:市场监管总局将依法公示最终审查决定,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典型案例分析

在某科技公司收购某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案例中,由于两家公司在网络支付领域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且存在较为紧密的市场联系,因此该集中被认为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显著的影响。经过反垄断审查,市场监管总局认定此次收购属于经营者集中,但考虑到双方承诺的整改措施,最终作出了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的决定。这表明,即便达到了申报标准,只要经营者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仍然有可能获得反垄断审批。

七、结语

经营者集中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商业行为,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市场竞争风险。因此,了解并遵守反垄断法律法规,及时履行申报义务,不仅有助于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也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规划。希望本文能帮助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加深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相关法律规定。

相关推荐

最新资讯